一、传统意义上的玉石概念
玉,石之美者。它与宝石一样,具有鲜艳、坚硬而细腻的质地,抛光后均有闪亮光泽、色彩等特性。在中国古代
文献学和玉雕行业中,广泛使用的“玉”概念内涵较宽。古代文献中玉是指一切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。东汉许慎在《说文解字》中说“玉,石之美兼五德者。”“五德”是指坚韧的质地、晶莹的色泽、绚丽的色彩、致密而透明的纹理、舒扬致远的声音。凡具有这五种特点的美石,都被古人认为是玉。
中国传统的玉概念里主要包括如下内容:
(1)硬度特别高,色泽特别好,在国外称为宝石的矿物晶质体泛称之为“玉”;
(2)珊瑚和珍珠及矿物化石琥珀、虽不属于非金属矿物,但也泛称为玉;
(3)蛇纹石、绿松石、孔雀石、玛瑙、水晶、桃花石、芙蓉石等美石泛称为玉:
(4)翡翠亦称为玉。
质地较软的石头虽然美丽、名贵,如寿山石、青田石、鸡血石、菊花石、大理石、砚台石等,却不列人“玉”的范畴。究其原因,估计与这些美石石质较软,加工雕琢方法与玉雕不同,工艺品有其独特用途和风格,且早已形成独立的行业有关。由此可见,古人“玉”的概念是与硬度较高的美石有关,而将硬度较低的美石排除在“玉”的概念之外。
二、广义和狭义的玉概念
几十年来,国内一些著名学者对玉石的分类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。如:
(1)栾秉敖(1978年)将宝石分为三类:宝石、彩石和有机质宝石。栾氏分法的宝石类包含了一般概念中的玉石。
(2)梁永铭(1979 年)将宝石分为三类:宝石、玉石、工艺石以及建筑装饰石料。
(3)王福泉(1985 年)把宝石分为宝石和玉石,然后再进一步把玉石分为玉、玉石和彩石三类。
(4)鱼海麟(2000年)建议按照地质学分类方案,按照矿物学和岩石学的特征对玉石进行分类。提出先按硬度(摩氏硬度 5.5 为界)分为高硬度玉石和低硬度玉石两个“玉属”,再按矿物组合特征划分“种”,然后再按颜色等因素划分品种。
《珠宝玉石》国家标准(以下简称“国标”)综合了方方面面意见,经反复修改,将宝玉石定义确定为:珠宝玉石是对天然珠宝玉石(包括天然宝石、天然玉石和天然有机宝石)和人工宝石(包括合成宝石、人造宝石、拼合宝石和再造宝石)的统称,简称宝石。
天然珠宝玉石是由自然界产生的,具有美观、耐久、稀少性,并具有工艺价值的,可加工成装饰品的物质的统称。包括天然宝石、天然玉石和天然有机宝石。
天然玉石是由自然界产生的,具有美观、耐久、稀少性和工艺价值的矿物集合体,少数为非晶质体。
由“国标”可知,玉石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。
广义的玉石通常指凡是天然形成的具有一定色泽、透明度、较大硬度和结构致密的矿物集合体。一般能达到一定的工艺要求,被人们接受和喜爱。如果从矿物岩石学和玉器加工学的角度分析,玉必须具备突出的工艺特征、独特的结构特征和悦目的光泽特征。工艺特征指玉石材料的矿物组成与结构特征和物理性质,包括光泽、透明度、韧性、解理与断口、硬度、颜色等。玉石通过雕刻琢磨,能够产生颜色美和造型美,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和一定的实用功能。结构特征是玉区别于石的基本特征之一,是形成玉性要素的关键因素,它包括光泽、透明度、细腻度、致密度、油润度等。如透闪石具备隐晶质毛毡状纤维交织结构而成为软玉,而普通透闪石只具备中-粗粒状变晶结构,缺乏玉性而不能成为玉石;光泽特征是玉石诸要素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,它除了受矿物成分、粒度大小、结构类型等先天因素影响外,还取决于加工工艺(如打磨、抛光)的程度如何,即表面的光滑、细腻、平整程度,看其是否能满足人们感官的审美情趣,是否具备润泽、温凉、晶莹、纯洁、美丽的效果。按照各种玉石质地的差别,先划分为不同的档次,再根据其颜色、质地和透明度进一步划分等级。一般来讲,不同玉石中的较好等级均应具有浓(浓郁)阳(鲜明)俏(色美)正(纯正)、和(柔和)的颜色,质地细腻,透明度适中(符合本种玉石特征)等特点。
狭义的玉石概念则将玉分为角闪石类玉和辉石类玉石,即软玉和硬玉。19世纪中叶,法国矿物学家德穆尔对中国玉器的玉质进行了矿物学研究,并于 1863 年把和田玉和翡翠的成分与性质公之于世,将这种玉石统称为玉“Jade”,并重新命名。他把和田玉统称为“Nephrite”(即“软玉”的意思 ),翡翠统称为“Jadeite”(“Jade”音“J”,即“硬玉”的意思。直接在“Jade”后加“ite”,为缅甸所产的珠宝级辉石,即珠宝市场上所称的翡翠,为高品质的硬玉。),这一分类后来在国际上广为流传。传到东方后,以摩氏硬度(和田玉 6~6.5,翡翠 6.5~7)将“Nephrite”译为“软玉”,将“Jadeite”译为“硬玉”。从此这两种玉名流传至今。2003 年版和 2010 年新版的《珠宝玉石》国家标准,仍采用了“软玉”和“硬玉”的名称。
软玉的摩氏硬度一般为 6~6.5,相对密度为 2.55~2.65,其主要成分为硅酸钙的纤维状结晶体。有类似于凝脂色泽,质地纯净为白色的角闪石玉即为白玉。有些透闪石里含有少量金属氧化物离子呈现出青、绿、黑、黄、糖等色或杂色,即为青玉、青白玉、碧玉、墨玉、糖玉或糖白玉、糖青白玉等软玉。新疆是中国软玉的传统产地,新疆和田软玉自古以来久负盛名。与和田软玉同产于昆仑山脉的青海昆仑软玉则后来居上,已成为中国软玉的重要品种之一。
硬玉的摩氏硬度一般为 5~7,相对密度为3.1~3.3,属单斜辉石中碱性辉石的一类,主要由钠和铝的硅酸盐矿物组成,由无数细纤维状微晶交织而成。世界上最为著名的硬玉是缅甸翡翠,因其绿色而最为名贵。除缅甸外,俄罗斯、美国、新西兰、日本以及我国云南等地都有硬玉产出,但质量均赶不上缅甸翡翠。
根据上述内容,中国昆仑软玉的基本定义应该为:中国昆仑软玉是指产于新疆、青海境内昆仑山、阿尔金山一带,以微晶一隐晶质透闪石集合体为主的软玉。其中,产自新疆境内和田、巴州、喀什等地的软玉统称为和田玉;产自青海境内昆仑山南麓格尔木市、海北州门源县、祁连县等地的软玉统称为昆仑玉。
本书中的玉石分类采用地质学分类方案,依据“国标”和矿物成分、岩石学特征将玉石按广义分类为:硬玉质玉、软玉(透闪石)质玉、蛇纹石质玉、斜长石质玉、绿松石质玉、蛋白石质玉、石英岩质玉等。其中透闪石质软玉重点介绍青海昆仑玉,并与新疆和田玉、俄罗斯贝加尔湖玉及国内其他一些主要软玉品种做比较介绍。
0979-8492019